网站首页 >> 考试频道 >> 考试指南 >> 文章内容

农民培训工作应致力于推广“三进村”模式

[日期:2008-05-23]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阅读:601[字体: ]
农民培训工作应致力于推广“三进村”模式
作者:吴国强
来源:农民日报
转载自: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是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的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农产品供给得到基本保障,需要国家城乡统筹、以工补农等惠农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需要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但从根本上和长期来看,需要农民的科技转化能力和市场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务农农民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基本现实是,389961(妇女、老人、孩子)部队成为务农劳动力的主流。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民培训和素质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但面对城乡差距、产业比较收益存在大幅落差的外部环境和389961为务农主流的内部现实,农民培训工作尽管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总体上仍然呈现宣传多、要求高、落实难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落实难?外部环境、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不够大都是重要原因,不恰当的培训模式和方式也是主要因素。

  在总结多年农民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2005年起推出了“三进村”(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办班进村)培训模式,尽管缺乏资金和项目的支持,仍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实践证明也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培训班办到村上,使一些因家务繁忙或行动不便无法外出学习的妇女和老人有了学习机会,减少了农民的外出学习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二是便捷及时传播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的传播需要一个过程。将新的实用的农业科技制作成广播电视节目和文字材料,通过广播、电视播出或制作成光盘等直接发送到村,使农民不出家门就能进行学习,可以大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速度或覆盖面。

  三是更好地与当地主导产业结合。进村办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当地村民,培训的针对性强,可以按照当地主导产业的现状和要求开展培训,有力支持主导产业的发展。

  四是增强培训教师的实践技能。进村培训,培训教师可以更多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将书本知识和区域实验成果与农业生产衔接,在培训农民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三进村”培训模式,优势多多,效果明显。关键是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要不断强化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增强责任心,不怕吃苦受累;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进村培训、进村办班,使扎实做好农民培训工作者能够得到实惠,使受训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发布日期:200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