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小学生 >> 高中 >> 文章内容

对成绩感觉麻木 扫描高考考前四大心理盲点

[日期:2009-05-04]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阅读:492[字体: ]
对成绩感觉麻木 扫描高考考前四大心理盲点
来源:新闻晚报
    [案例]如何提高记忆力
    一位区重点中学的高三女生说:“我理科成绩一直不大好,但感觉自己的记忆力还不错,高二结束进行分科时,我就决定加选历史。原以为历史么只需要下功夫背诵就行,可是高三许多科目都需要化时间去记忆、去背诵,现在离高考只有80多天了,我感觉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差,前背后忘记,越来越焦虑,这种学习状态很令人担忧。”
    给学生的建议:1、利用情景进行联想记忆,比如自己编个小故事将历史事件编入其中,便于记忆。
    2、运用多感官协同记忆。即:采用手、脑、眼、耳等多感官并用的记忆方法。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也是提高记忆力的有效方法。
    4、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使所学内容系统化,同时把它们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
    5、及时有效地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提醒我们必须当天及时复习,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保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6、利用过度学习来提高记忆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习程度在150%左右时,保持效果较好。因此较为合适的过度学习量为50%左右。
    另外,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记忆力,而充足的睡眠、减少紧张、焦虑,不断重复记忆都是增强记忆的有效保证。
   
    [案例]合理的营养饮食
    一位高三女生诉:“父母说,高三了,学习压力这么大,用脑过度,需要好好补补,所以他们每天给我吃各种营养,还怕我在学校午餐吃不好,让我每天带菜到学校,常常惹得其它同学笑话。也许是营养过剩,使得我脸上发出了许多青春痘。”
    给家长的建议: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重,用脑量加大,的确需要家长在饮食方面注意一定的营养搭配,菜肴的烹调要结合自己孩子的饮食习惯,以便引起食欲,注意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一定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但也需要适度,过分营养不仅没有必要,可能还会产生副作用。
    营养师推荐食谱供家长参考
    ●早餐应含有鸡蛋、脱脂牛奶、酸奶或乳酪和粮食制品,比如:粥、燕麦片、全麦面包、果汁、几片面包夹一个煎鸡蛋,配一点西红柿、黄瓜或其他水果等,每周不定期地增加一些诸如核桃粉、黑芝麻糊等,不仅可以调济口味,还可以抵抗高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脑疲劳。
    ●午餐要清淡点,但应摄入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可吃些肉类、鸡蛋等含热量较高的食品,每周至少两次新鲜的海产品以补充增强抵抗力的脂肪酸。蔬菜应注意颜色搭配并变换花样,保证孩子摄取各种维生素、叶酸和植物纤维等。
    ●晚餐食谱在热能、蛋白质充足供给的基础上,注意含有动物类食品的瘦猪肉、猪肝、鸡肉、鱼类、牛奶、鸡蛋及多样新鲜蔬菜、水果的搭配设计,同时需要一定的碳水化合物,比如:豆类、土豆、玉米等,对增进学习记忆、促进脑力、抗疲劳有积极意义。
    ●宵夜最好要以能被快速分解为葡萄糖的食物为主,如粥、鸡蛋西红柿面等,辅之以含蛋白质、维生素C丰富的鸡蛋、酸枣、山楂、提子、瓜子等食物。临睡前最好喝杯牛奶以增进睡眠。
   
    [案例]家务VS学习
    许多高三学生在家处处养尊处优,真正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倒不是高三的学生不愿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时候,他们尚未动手,我们的家长就在一旁叫起来了:“你别动,我来收拾,高三生活时间这么紧,你快去看书吧,好好温温功课才是你的正事!”
    给家长的建议:
    1、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高考,所以没有必要弄得“草木皆兵”,反而徒增家庭的紧张气氛,给考生带来考试压力。
    2、适当的家务活是高三学生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之余获得放松和体验劳动快乐的有效渠道。
    干适量的家务不仅活跃家庭气氛而且能够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首先提升的是孩子的责任心。当一件家务活交给他们做时,他们会主动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克服遇到的困难,坚持做完。
    其次提升的是孩子的专注能力。他们自己很清楚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才能把事情做完做好,遇到自己不可解决的问题时,他们的发问也会更加集中和专注,更具有目的性,倾听家长的指导时也更加虚心和专注。
    再次提升的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预见性,做家务还能够提升孩子与人合作、尊重他人、承受挫折等能力。
   
    [案例]“我对成绩、名次感觉麻木了”
    一位市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表示:“自己原先学业成绩非常出色,在年级中排名相当靠前,可最近几次月考,成绩不理想,名次一降再降。而且大题目失分,我却一点不着急,好像感觉麻木了,似乎自己对成绩不在乎了,我这种状态是否不大正常?”
    给学生的建议:
    1、肯定其仍然不失为一位好学生,而且内心深处很在乎考试成绩。
    2、分析其“不在乎、没感觉”的心理实际是一种“鸵鸟策略”,也就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
    自我心理防卫机制是人的一种很正常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有时候不妨利用一下,但短暂的自我防卫之后,还需要直面现实,勇于面对,坦然接受。
    3、不要期望值过高,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尤其是重要考试。答错题很正常,仔细分析一下答错题的原因,最好每门学科准备一本“错题集”,自我整理,及时订正,找寻规律,一定可以重拾学习的自信。
    4、积极乐观地看待月考,可以自我安慰:幸好现在还不是高考,我还有改正的机会。然后重整旗鼓,充满信心地迎接高考。
   
 
 
 
 
 
预期性焦虑让高考生“心太累”专家:勿提前恐惧失败
来源:天津日报
    正在备战高考的小欣最近感到疲惫极了,许多知识点复习了若干遍,但是在做题时,仍是似懂非懂效果不佳,这不仅让她感到“心太累”,而且心里都有些麻木了。而小欣的困扰并非个别现象,近半个月来本市各大医院心理门诊接待的高考考生中,这样的状态不在少数。种种看似“麻木”的表象,实际上是因高考引发的预期性焦虑的一种另类反应。
  现象
    心太累是厌倦性反应
    为小欣提供心理咨询的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精神卫生与临床心理教研室教授李合群主任医师说,小欣的状态是进入了一个心理疲劳期。  
一方面,是由长时间的重复复习导致的心理厌倦性反应;另一方面,也是过度紧张焦虑的一种表现。因高考带来的焦虑情绪属于预期性焦虑,离预期越近焦虑程度越高,心理的疲劳反应越大,因而近日此类心理咨询有所增多。而这样的复习状态如果不调整,效果是很差的。
    有的考生苦恼地告诉心理医生:每天机械地重复,感觉生活枯燥无味,简直难以坚持下去了。想到与心目中的理想高校可能相差很远,又感觉沮丧,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力不从心,我该怎么办呢?对此李合群给出的答案是:找到自己复习的兴奋点;确定与自己实力最接近的目标;不要提前设想高考失利的后果。
调查
    考生复习兴奋点差异大
    针对高考前严重影响考生的心理厌倦性反应,李合群和几位心理专家进行过一次临床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考生感觉在自己的弱项上加强复习效果显著,而另一部分考生则感觉在强项上复习更有收获,这两部分学生所占比例相差无几。调查还显示,对于复习效果好的科目,考生往往越学越兴奋,越有积极性,也感到越学越有收获,反之很多考生则越学越烦躁。
    李合群指出,考生应根据个人情况、兴趣和愿望来安排复习,而不是强迫自己。高考日益临近,在复习收获大的科目上多下功夫,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是要放弃学习兴趣较差的科目,而是指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给可以成为兴奋点的科目更大的复习空间。如果某一科目进入心理疲劳期,感觉似乎复习到了一个高度,就无法再逾越,可以找一些经典又精练的试题来做。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都是以前接触过的内容,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很多知识当再次学习时,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体会和心得,会让你重新激发复习的热情。
  提醒
    不要提前恐惧失败
 “如果考不上好大学这辈子就完了”,对高考失利的预测性恐惧,是不少考生倍感身心俱疲的重要因素。心理专家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将失败扩大化的不良心态。很多人都认为那些高考状元很聪明,其实他们都很平凡,有的人甚至从没有考过年级第一。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平和的心态。
    李合群说,很多考生之所以现在很焦虑、很浮躁,甚至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就在于这种对考试失败的恐惧,是一种放大后果过度恐惧的心态。而高考前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单一的生活方式,很容易造成心理疲劳,尽管这种心理疲劳可能并不是生理疲劳,但它会导致对智力发挥的抑制。与心理疲劳相交织的对失败的预测性恐惧,更不可能带来良好的复习状态。
    高考成功实力和心态缺一不可。如果说考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基础,是硬件,那么心态调节状况是高考成功的软件。它可以使考生正常发挥,也可以使考生超常发挥或者发挥失常。不少“过来人”表示,高考成功70%取决于心态。还没考试就先对失败后的情况进行种种设想,怎么可能有一个好的心态。
    李合群说,要调整好心态,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根据模考情况合理确定与自己实力最接近的目标,这样有助于建立自信心;二是正确放松,累了就休息一下,困了睡上一会儿也无妨;复习中感觉大脑麻木了,不妨适当活动身体后找一本自己喜爱的“闲书”读一会儿,不仅放松心情还能减轻对“书”的厌倦感。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应该遵守的,但也不要囿于形式,可以根据身体状态灵活完成。即便是学校硬性安排的晚自习,如果确实感到状态不佳学不下去,也不妨请个假,在放松调整状态后再去完成原定的复习计划。
    方法
    舒缓心理运动最有效
    实在学不下去了也要硬着头皮学,这是很多考生的复习状态,也是造成考生出现心理厌倦性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心身中心主任颜红指出,如果感觉学不下去了,不如去做做运动,这是缓解压力调整状态的一种好方法。
颜红说,备战高考的孩子几乎都远离了运动,这是一种非正常状态。有人认为,考生们的心思全放在紧张的学习上,每天除了复习还是复习,哪还顾得上锻炼身体。其实,复习迎考期间同学们更需要运动。不论是从生理科学还是心理科学角度,兴奋和抑制是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只有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复习效率。体育运动对于缓解压力是十分有效而无副作用的良药,不仅能够储备体能,更主要的是在运动中能够愉悦心情,给自己解压,比吃补品更能调整人的状态。考生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心情不好时跑上几圈或跳跳绳,能够平静情绪。不过要注意,考生运动时不宜选择激烈项目,而且必须集中注意力,不要边运动边想功课,以免受伤。锻炼的最佳时间是下午4至6点,这是人体生理功能最好的时候,锻炼身体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避免在临睡前进行运动,以免过后太兴奋而影响休息。在户外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医生提醒考生家长:科学保健≠服用保健品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19日专电(段忆涓)高考临近,针对“补脑”“增强体质”的各种保健品广告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许多家长开始 盲目购买保健品。医生提醒考生家长,保健品未必真有其效,考前要做到科学保健。
巴彦淖尔市中医院教授柴桂平介绍说,保健品的作用可能会改善亚健康状态,但它不是药品,没有治疗的作用。考前身体不适的症状最主要的原因是睡眠长期不足引起的,属于一种“慢性脑疲劳”。药补不如食补,脑保健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脑磷脂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都能通过正常饮食获得。高考前的保健是一个综合性的保健,不仅包括饮食、补养,更有心理的调节与放松。让孩子身心得到良好的调整,是考前重要的环节,让孩子以良好的心情应考比吃保健品更重要。
柴桂平等医生特别提示要提防保健品“帮倒忙”。一些保健品中含有兴奋剂或类似激素的成分,考生服用这些补品后,可能会出现发胖、内分泌失调等现象。此外,考生体检之前服用保健品还可能影响体检结果。(完)
 
 
 
 
中度焦虑有利高考“超常发挥” 考前忌疯玩
来源:华商晨报
在高考分数公布后,一些考生会被称为“超常发挥”。
“超常”原因并不是突然知识增长,而是良好的心态将平时积累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情绪反应
考前中度焦虑最佳
高考,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对12年寒窗苦读的一次重要检阅,势必会造成一些同学过度地紧张、焦虑和慌乱,以致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
所以,高三学生必须注意高考前和高考时的心理调整。
对此,辽宁师范大学心理教学基地心理咨询师张俊铭给出了建议。
张俊铭介绍说,如果说要通过什么方法,让考生完全不紧张不焦虑,是不现实的。但这时的考生要做到12个字“战术上重视它,战略上藐视它”基本就可以将心情稳定在中度焦虑的程度。
其实在心理学角度讲,考试焦虑是一种临考前常见的内心感到紧张的情绪反应。
过度紧张焦虑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提笔忘字,造成越紧张越想不起来,越想不起来越紧张。
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叶克斯-多得森法则,该法则描述了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
所以,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一般而言,考试焦虑是由各种压力和个人的性格等因素造成的。考生只要坚持每天正常的复习,有适当的紧迫感和中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不要每天都在想还有几天高考,日期将近自己该怎么办等,尽自己最大努力迎接高考就可以了。
心理暗示法、呼吸法
高考前缓解压力有两招
高考前,完全没有压力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缓解过度的焦虑和紧张?
辽宁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何茹给出了办法:一般考生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调节自己的焦虑情绪。首先是心理暗示法,暗示法是指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手势、表情等方式,来转移和改变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缺乏自信是考试焦虑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考试前应暗示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尽力考好。如考试前每天自己对自己大声说:“我一定会取得成功,我是最棒的!”这样通过心理语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神经系统得到调节改善。
其次是呼吸法,呼吸法是让自己静下心来,排除杂念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
在放松时,闭上双眼用腹式呼吸法慢慢进行呼吸。吸气时,想象着丹田中的这股气由腹部逐渐上升头部;吐气时,想象这股气由头部下降,直至回到丹田。这样一吸一呼,周而复始,反复进行。由于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就能够使人逐渐排除一切杂念,收到消除紧张达到自我放松的效果。
专家提醒
高考前几天禁忌疯玩
在考前10天左右,每个学生的实力基本已经定型,一般无论怎么用功,水平也不会有显著的提高。所以很多考生就想疯狂地玩一下,彻底放松。
张俊铭说,首先彻底地放松疯玩,会让神经过于兴奋,造成考生考试时思想很难集中。
其次人的记忆是反复重复的过程,如果在考前十几天就开始完全放松,会造成很多以前比较简单的甚至是已经牢记的知识被遗忘。在考前十几天的放松应该是不再大量做复习题,但还要适当地翻阅一下书本,这样做不仅使这些重点内容始终在大脑中处于待提取的激活状态,而且可以使自己心里踏实。
 
 
 
父母压力高于考生 高考生家长也要心理解压
来源:清华附中网校
    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相信大多数家长的心已经悬了起来,甚至有些比自己的孩子更加紧张。然而你们知道吗?你们这种焦虑心情可能在有意无意之间就传达给了孩子,并且感染了他们,这样就会带来一种消极的效果。
    保持冷静
    一位正准备高考的女生自述,每次她参加考试,爸爸妈妈比她还着急。高考更是变本加厉,她特别怕回家,一回家就能够感觉到爸爸妈妈比她还焦虑的心情。在家她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爸妈都要问为什么,一举一动都有很多双眼睛监视着。高考了,爸妈更是连电视都不看了,每天就陪着自己在桌前复习。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受到过多的关注,反倒会适得其反,使得孩子感受到强烈的压力和焦虑。也有的家长可能说,我们紧张焦虑不安,不正说明我们对孩子前途的重视么?其实这样做您也正在向孩子传达这样一种信息:这次考试可是事关重大,关系到前途和未来,必须拿一个优异成绩。在这种过强的压力之下,有的学生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他们很重视你们的行为,并且很多时候是以你们的准则来确定自己的行为的。因此你们的过度焦虑和关注带来的只会是消极的结果。
    我们在这里就强调,舒缓压力从我们家长自己做起。这段时间里,我们家长首先应该保持冷静,给孩子一种非常安全的感觉。我们自己放松下来,保持和平时一样的心情,这样孩子也会随之轻松起来。即便是紧张异常,不容易一时调节好,也要尽量加以掩饰,绝不能让你的孩子看出你的心神不宁,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和安稳。
    很多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不可取的:1、不上班,在家陪孩子;2、向孩子接触过的同学和朋友问东问西,打听孩子的情况,俨然一副侦探的样子;3、经常半夜到孩子的房间查看。这样的行为不仅传达了你的焦虑心情,而且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切忌。
    无为≠不关心
有些家长很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虽然在孩子复习考试阶段自己也很担忧,但从不表现出来。不仅如此,他们甚至以漠不关心孩子的相反行为来消除孩子的紧张。有一个父亲在孩子临近高考时,反而让孩子做起家务来,让孩子洗衣服、买菜等。这位家长这样做至少可以有这样一些好处:第一,让孩子觉得家长没把考试当回事,孩子可能会想:“临近考试了,还让我做家务,这也太不重视我了,让你们不重视我,我一定考一个好成绩让你们看一看。”家长没有压力,孩子的压力就会减少一半。第二,这样做使孩子能得到适当的休息。你想孩子复习很长时间了,他自己虽然不觉得累,但效果肯定差了,这时正好让他休息下,换下脑筋,也许在路上或洗衣服的时候他会整理下自己复习的内容,从而更好的消化它。第三,适当的做家务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有的学生可能在复习的时候老觉得时间很充足,可能边复习边玩,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当她干家务后,她不仅得到了休息,而且还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更能提高学习效率。